当地时间 3 月 19 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结束了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 4.25% 至 4.50% 之间不变。这一决策符合市场预期,也是自 1 月底会议以来,美联储再次选择维持利率稳定。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一番言论引发广泛关注,他表示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有所上升,尽管目前这一可能性并不高。
这场农村金融机构的革命性改革,是我国金融体系自我完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通过改革化险,农村金融机构将实现减量提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尤其是在支持 “三农” 发展方面将发挥更为坚实有力的作用。
2025 年 3 月 18 日,美俄两国元首的 90 分钟通话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的焦点。这场被称为 “破冰对话” 的高层互动,不仅为持续近两年的俄乌冲突注入和平变量,更标志着美俄关系进入深度调整期。从能源停火到囚犯交换,从黑海航运安全到战略武器管控,双方达成的 12 项共识勾勒出一幅复杂的和平路线图。
中国证监会就《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监管职责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这场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不仅为科技企业跨越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更标志着我国金融体系正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或将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伴随富时中国 A50 指数期货直线拉升、离岸人民币汇率收复 6.99 关口,一场由政策驱动的中国资产价值重估浪潮正在全球资本市场掀起涟漪。
数据显示,全球主要央行政策利率已累计上调 350 个基点,而市场对 2025 年降息预期却高达 150 个基点,这种 “紧缩与宽松” 的博弈正深刻重塑金融格局。
六部门的联合发声,标志着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从 “投资驱动” 到 “消费驱动” 的深刻变革。当货币政策精准滴灌、财政补贴激活潜力、产业协同提升供给,消费将不再是经济波动的 “稳定器”,而成为高质量发展的 “发动机”。
2025 年 3 月 17 日,离岸人民币市场掀起波澜。隔夜 Hibor 利率飙升 41 个基点至 2.03818%,创 2 月 20 日以来新高,离岸人民币汇率一度突破 7.22 关口。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涨,不仅打破了美元指数走强的压制,更释放出全球资本重构的深层信号。
1-2 月数据勾勒出中国经济 “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 的轨迹。当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千万辆,当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当 “新质生产力” 成为热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动能转换。
倡议书的发布,标志着银行业支持民营经济进入 “精准滴灌” 与 “长效赋能” 并重的新阶段。当金融机构将服务民营经济纳入战略核心,当信贷创新与技术突破形成共振,中国民营经济必将迎来 “枝繁叶茂” 的春天。
2025 年,建设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并购贷款创新、绿色金融突破、普惠服务升级等举措,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融资支持体系。